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刷题群:946796671(点击进群,免费获取海量试题资源)
1.“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 距离知觉
B 方位知觉
C 大小知觉
D 形状知觉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 感觉登记
B 注意
C 组块
D 复述
3.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同化理论
C 认知建构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
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 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5.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施用累能”是指( )
A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 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 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A.《学记》
B.《中庸》
C.《论语》
D.《说文解字》
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8.以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有一定的()。
A.促进个体发展功能
B.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C.阻碍个体发展功能
D.阻碍社会发展功能
9.“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教育的作用
10.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参考答案解析】
1.A【解析】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及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等。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深度知觉又是人通过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的远近距离的感知。“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距离知觉。
2.C【解析】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也称短时记忆的广度,大约是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组块是指人们熟悉的记忆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一个词组或甚至一个句子。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佳办法就是加大记忆单位。
3.C【解析】作为其学习理论的基础性假设,建构主义对知识、学习的实质、对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提出新的认识。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4.D【解析】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合适得安排应该是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5.B【解析】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他说:“齐的都城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
6.D【解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别对“教”和“育”做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意思是教的方法,就是要上行下效,以身教影响人;育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个善人。
7.C【解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也是早把“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但这两个字在当时并没有确定的含义,分别指“教”和“育”。
8.C【解析】教育既可以促进个体发展,也可以阻碍个体发展;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会扼杀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学生的个体发展。
9.A【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它们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自觉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由以上可知,题干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广义的教育现象。
10.B【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